close
  
五月,是浪漫的結婚季。

可是,一些即將踏上紅地毯的準新人們,在婚姻殿堂的門口,卻突然猶豫徘徊起來。他們各自怀揣著不同的理由,對未來的婚姻生活心生恐懼和擔心,遲遲不敢邁出最後的腳步。

專家分析,這些準新人已經患上了“婚前恐懼症”。

婚禮前的“逃跑新娘”

朱莉亞-羅伯茨曾主演過一部賣座影片《逃跑新娘》,講的是年輕女子瑪琪因為恐婚而4次逃婚的經歷。而如今,隨著五月結婚旺季的到來,現實生活版的《逃跑新娘》,也正頻頻上演。

今年26歲的林凡是位美麗的準新娘,她的婚期就定在5月上旬。可是,本應該沉浸在甜蜜中準備婚禮的她,卻變得越來越心事重重。 “當他捧著一大束玫瑰花向我求婚的那一刻,我真的特別激動,所以想也沒想就答應了。可是婚期越來越近,我開始覺得自己還沒有準備好結婚。”在婚姻的門檻前,林凡第一次認真審視自己未來的生活:“我看到身邊那些結了婚的女朋友,她們一下班就急急忙忙往家趕,去超市購買一大堆食品,每天談論的話題不是丈夫就是孩子。我怕自己結婚以後也會變成那樣,不再有自由的生活。”

尤其令林凡感到痛苦的是,她發現未婚夫在結婚進入倒計時以後,似乎一夜之間變成了一個特別愛算計的人。在新居裝修的過程中,他常常為了省下幾元錢的材料費,而與售貨員糾纏很長時間。在林凡看來,這與以前大方得體的男友簡直判若兩人。此外,兩個人之間談論的話題也變得單調而乏味,有一次未婚夫和林凡談起婚後誰來理財的問題,林凡覺得未婚夫太斤斤計較,最後兩人不歡而散。再三猶豫之下,林凡提出了延緩婚期的要求。

另一位準新娘王嫣與男友已經交往了6年,結婚成了水到渠成的事。平時一直朝夕相處關係融洽,可自從結婚的日子定下來後,王嫣開始變得有些緊張。 “不知道為什麼,最近我倆的爭執特別多,就為了結婚請柬是用手寫還是打印這樣的小事,也大吵了一架。”最後,他們的結婚計劃不得不暫時擱淺。

在婚姻殿堂的門口,究竟是什麼讓這些準新娘們躑躅不前?

“80後”的集體焦慮症

某市心理協會會長王裕如分析說,這些準新人是出於對完美婚姻和愛情的渴望,而患上了“婚前恐懼症”。目前,由於上世紀80年代出生的人陸續走進了婚姻殿堂,因而“婚前恐懼症”的“症狀”在他們身上體現得更為明顯。

王裕如認為,儘管“80後”的生活方式是現代的,他們的視野也是與國際接軌的,可是他們的生活尤其是婚姻生活,基本上還是比較傳統的,所以他們在心理上,或者說在習慣上,還沒有充分準備好進入婚姻。一方面,他們是獨立長大的一代,在家庭中沒有和兄弟姐妹相處的體會,所以結婚後要與另一個人天天廝守在一起,感到很不習慣。而且獨生子女一直以來都習慣接受別人的關懷,自己並不擅長照顧別人和承擔家庭責任。另一方面,社會輿論對婚姻生活的一些負面“宣傳”,過多暴露了婚姻的陰暗面,使一些“80後”感到一種無形的壓力,以致產生對婚後生活過分的憂慮和對婚姻失敗的恐懼。

據王裕如介紹,在患有“婚前恐懼症”的人群中,女性數量要多於男性,而且男女之間的恐婚原因也有很大差別。男性對婚姻的焦慮主要是考慮自己能否承擔起家庭的重擔,在他們看來,婚姻既是他們的嚮往,同時也是一個負擔。在結婚的前幾天,他們會忽然覺得婚後有那麼多事情得自己來“扛”,要“頂天立地”了,一下子覺得壓力很重。而對於女性來說,她們的恐懼更多來源於對婚姻穩定沒有信心,她們擔心婚姻會產生變數,愛情不會長久。

不要抱過高的婚姻期望

有這樣一個古老的外國民間故事:一天,一個少女去地窖取酒,上樓梯時不慎摔了一跤,摔碎了酒瓶,手也扎破了。她忽然想到,倘若將來自己的孩子去地窖取酒時也摔了一跤並扎破了手,多可怕啊!想到這裡她傷心地哭了起來。她母親聞聲趕來,一聽說將來自己的外孫可能受傷,也哭了起來。隨後而來的外祖母也聽說了這個“將來的不幸”,三個人哭成一團。這個故事聽上去很可笑,可是“婚前恐懼症”所恐懼的不就是“將來的不幸”嗎?

王裕如認為,事實上,現代人總是在焦慮中完成人生各個階段的,何況是結婚這樣的大事。心理學家編制的《生活改變與壓力感量表》,對常見的一些生活事件給人帶來的壓力大小打分,其中顯示,離婚的壓力感是73分,結婚的壓力感是50分,這說明結婚使人感受到壓力是正常的現象。為此王裕如建議,假如在結婚之前,你真的感到壓力很大,不妨自己來做一個評估和分析:究竟有哪些心理顧慮困擾著你?或者,你也可以把心事向伴侶訴說,並一起商量解決之道,兩個人總比一個人更容易承受壓力。要消除“婚前恐懼症”,準新人關鍵是要擺脫對婚姻生活的幻想,不要抱過高的期望,而應該清楚地認識到新家庭的誕生就意味著責任和付出,意味著雙方要為家庭盡心盡責盡力。
徵信社徵信
徵信社徵信
論壇論壇日誌論壇論壇
徵信社徵信

  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rag01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